賡續央企精神血脈 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,把能源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
?賡續央企精神血脈 | 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,把能源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
轉自國資小新
小新說
1月6日,貫徹落實中央企業黨的建設工作座談會精神專題推進會在京召開。會上,兵器工業、中國石油、中核集團、中國三峽集團、航天科技5家單位作了“賡續央企精神血脈”主題宣講報告。3月21日起,《中國組織人事報》連續刊發5家央企主題宣講詞,旨在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,激發央企更好履行責任使命,奮進新征程、建功新時代。今天,小新為您分享賡續央企精神血脈系列之二——《苦干實干 三老四嚴——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主題宣講詞》。
賡續央企精神血脈系列之二
苦干實干 三老四嚴
——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主題宣講詞
新中國成立之初,石油年產量僅12萬噸,人均還不到半斤油,一頂“貧油”的帽子,壓得人喘不過氣來!不僅如此,西方國家還對我國實施石油禁運,妄圖扼殺紅色政權,并斷言,紅色中國沒有足夠的燃料,支撐一場哪怕是防御性的現代戰爭……甚至連幾個星期也不行。朱德總司令憂心忡忡地說:“沒有石油,飛機、坦克、大炮不如一根打狗棍啊!”
1959年9月26日,位于松遼平原的松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,大慶油田橫空出世,這令全國人民歡欣鼓舞。黨中央英明決策,集中人力、物力和財力,打響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石油大會戰。
▲1959年9月26日,松基三井噴出工業油流,標志著大慶油田被發現。
在困難的時間、困難的地點、困難的條件下打一場石油大會戰,首先靠的就是苦干??喔删褪?/span>“有條件要上,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”,就是“困難面前有我們,我們手下無困難”,就是“寧肯少活20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!
四萬多名會戰職工聽從黨的召喚,一下子涌到青天一頂、荒原一片的茫茫大草原,怎么辦?上,困難;不上,更困難。會戰職工大學毛主席的《實踐論》和《矛盾論》,提出:這困難,那困難,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;這矛盾,那矛盾,社會主義建設等油用,才是最主要的矛盾。我們能找到大油田,就一定能夠開發好大油田,堅決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偉大任務!
▲1960年4月29日,石油大會戰萬人誓師大會召開。
說是困難的地點,這里地處高寒,在零下40度的野外作業,泥漿噴在身上,頃刻就凍成了冰鎧甲,走路前要先用木棍在身上敲打一遍。工人們卻樂觀地寫道:北風當電扇,大雪是炒面,天南海北來會戰,誓奪頭號大油田!會戰還趕上了40年不遇的連綿降雨,而大家只有一個信念:就是天上下刀子,會戰也不能停!油建有一個小分隊,在荒原深處施工,被暴風雨隔絕,困在野外,失去了聯系,他們就吃野菜充饑,喝雨水解渴,毫不動搖,堅持施工,度過了艱難的7天7夜。
說是困難的時間,正趕上了三年自然災害,糧食供應極為困難,到1961年初,得浮腫病的就有4000多人,嚴重的已經危及生命。會戰隊伍挑戰生存極限,沒有糧食,家屬帶頭開荒種地2萬多畝;缺少工服,就拆舊翻新,硬是用160多塊碎布拼成一件棉襖里子;沒有房子,就人人動手,就地取材,建起30萬平方米的“干打壘”,為極度困難的國家節省了半個多億的資金,《人民日報》這樣評價:看到了“干打壘”就像看到了當年的延安窯洞;來到了大慶,就像回到了戰爭年代的延安。
說是困難的條件,當時設備短缺、處處吃緊,從玉門來的王進喜,下了火車,一不問吃,二不問住,先問鉆機到了沒有?井位在哪里?這里的鉆井紀錄是多少?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來,把“貧油落后”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。他帶領隊伍人拉肩扛運鉆機,破冰端水保開鉆,奮不顧身壓井噴,被譽為“鐵人”。
▲王進喜
由于長期的超負荷工作,鐵人積勞成疾,在周總理的關心下,鐵人住進了北京301醫院,被查出胃癌晚期。
得知病情后,鐵人平靜地對大夫說:“癌癥也是紙老虎,你們把我治好了,我回大慶再干它20年。”
一天,他用顫抖的手取出一個小紙包,交給來探望他的一位領導同志。里面是他住院后各級組織給他的500元錢補助費和這張記賬單,一筆筆記得清清楚楚,一分也沒有動。鐵人說:“請組織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,我不困難!”臨終前還囑咐家人,不要向組織提任何要求。
1970年11月15日23時42分,鐵人王進喜不幸病逝。
正在開會的周總理得知鐵人病危的消息,立即休會趕往醫院。當他趕到病房時,鐵人已于8分鐘之前停止了呼吸。周總理俯下身深情地注視著鐵人那依舊剛毅的面龐,悲痛地說:“我來晚了,我來晚了!”“鐵人呀,你怎么瘦成這個樣子?”“太可惜了,太可惜了!”
鐵人走時才只有47歲,正當盛年!鐵人曾經發出“寧肯少活20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錚錚誓言,其實,他豈止是少活了20年!他把一生都交給了祖國的石油事業。
生產、生活上的困難,相對來說還是暫時的,可以逐步解決。而會戰的主要矛盾和最大困難,是搞清地下,掌握規律,科學開發。這就要靠實干,就是“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和嚴格的科學態度相結合”,就是“取全取準第一性資料”,就是“一切經過試驗”。
石油埋藏在千米之下的巖石孔隙里,孔隙度還不到頭發絲的三十分之一,有的甚至更細。要想把油科學地采出來,來不得半點馬虎。
通過鉆井從地下取出的巖石樣本,叫做巖芯,它是我們認識地層最直接的資料。3249鉆井隊的方永華班,在取巖芯時,有1.5米巖芯掉落在井底,他們抱著巖芯筒哭著說,少了一寸巖芯,判斷地層就少了份依據,多了份困難,就欠國家一筆賬。說什么也得把巖芯撈上來,他們不吃不睡連續奮戰26個小時,最終打撈成功。時任石油部部長余秋里知道這件事后感慨地說:“方永華班撈上來的不僅僅是一段巖芯,更是石油工人對黨和國家的赤膽忠心。”
第二代鐵人、人民楷模王啟民,1960年從北京石油學院來大慶會戰,為了搞清注水開采方法,他常駐野外,沒來得及見老人最后一面;為了全身心投入分層開采實驗,他把臨近生產的妻子送上回娘家的火車,而孩子就出生在了路上。他臥冰爬雪,露宿荒原,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和風濕病,妻子想讓他調回北京,可他卻對妻子說:“我不能回去,因為這里才有石油。”他的一項研究成果就相當于增加了一個地質儲量7.4億噸的大油田。
▲王啟民
除了苦干、實干,還形成了“三老四嚴”的過硬作風,就是“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”、就是“寧要一個過得硬,不要九十九個過得去”,就是“為油田負責一輩子”。
鄧小平曾說,“在延安中央黨校,毛澤東同志親筆題的四個大字,叫‘實事求是’,我看大慶講‘三老’,當老實人,說老實話,辦老實事,就是實事求是。”
采油三礦四隊,清蠟時要用二十幾盤鋼絲繩,1盤就2000多米。每次使用前,隊長辛玉和都要用放大鏡一寸一寸地仔細檢查,看上面有沒有砂眼,防止出事故。在大量、具體、細致的日常工作中,這個隊逐步培養出了“三老四嚴”的好作風,對待革命事業,要當老實人,說老實話,辦老實事;干革命工作,要有嚴格的要求,嚴密的組織,嚴肅的態度,嚴明的紀律,成為整個石油工業戰線的標準。
各級領導班子做到“三老四嚴”,從嚴從實執行“約法三章”,從開始的“不準買臥車、不準配沙發、地毯之類的高檔物品,不準為領導干部建單獨的宿舍”,到后來的“永不搞特殊化、永不說假話、不能做官當老爺”。
廣大干部把嚴實作風帶到現場,鮮明地提出了“三個面向、五到現場”“單位好不好,關鍵在領導,隊伍行不行,先看前兩名”“工人身上有多少泥,干部身上也有多少泥”;堅持抓生產從思想入手,抓思想從生產出發;工作看干勁,走路看精神,吃飯看飯量,睡覺看翻身。鐵人王進喜還提出了著名的“五講”:“講進步不要忘了黨,講本領不要忘了群眾,講成績不要忘了大多數,講缺點不要忘了自己,講現在不要割斷歷史。”
會戰隊伍做到“四個一樣”,把千千萬萬件事兒同千千萬萬名職工掛起鉤來,總結形成了崗位責任制。他們說,崗位責任制的靈魂是崗位責任心。會戰三年,鋪設管線600多公里,13萬多道焊口,一次試壓合格率99.99%,“嚴”“實”在會戰隊伍中蔚然成風。
正是靠“苦干實干、三老四嚴”,高速度、高水平拿下了大油田,與國外同類油田相比,美國拿下東德克薩斯油田用了九年,蘇聯拿下羅馬什金油田用了三年,而大慶油田從第一口井噴油到探明含油面積只用了一年零三個月,真正為國家爭了光,為民族爭了氣!
歷世紀風云、伴祖國同行,“苦干實干、三老四嚴”,得到了歷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。
▲大慶油田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,解放思想、不懈探索,建成世界最大的三次采油生產基地。
一部艱難創業史,百萬覆地翻天人。以三代鐵人為代表的廣大石油人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,“苦干實干、三老四嚴”,加快推進能源強國建設,把能源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,為美好生活賦能,為美麗中國加油。
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永放光芒!